设为首页         

资讯内容 Content

王建安教授:FFR助力冠脉介入精准治疗迈入新阶段,心脑同治未来可期!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辑:国际循环网 时间:2021/6/17 14:43:47    加入收藏
 关键字:FFR 冠脉介入 
    目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冠心病的最主要治疗手段,相关技术和器械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那么,未来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的重点是什么?有哪些新技术或方法可帮助临床更精准治疗?今年钱江国际心血管病会议(QICC)又有哪些亮点和创新?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邀请QICC大会主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专访。
 
 
    冠心病介入治疗进入我国至今已有四十余年,多年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逐渐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作为我国冠状动脉介入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您认为未来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王建安教授:四十余年以来,冠心病介入技术在中国有了快速和全面的发展,突出的表现就是介入手术总量的显著提升。未来,对冠心病介入手术而言,对质量的重视将更重于对数量的追求。因此,未来一系列冠心病的介入指南、专家共识、创新技术和器械发明创造等,将聚焦在如何提高手术的质量方面。
 
    对于介入手术质量来说,首要的判断是患者是否需要进行介入治疗。比如,最早一支血管狭窄大于70%或左主干狭窄大于50%就应植入支架的“直观”认识,到现在大家逐步发现的对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而言,单纯药物治疗效果可能会优于置入支架。
 
    同时,各种病变和术式将会研究的更为详细。比如,对于双分支病变而言,特别是分叉病变,既往认为应植入两个支架,但现在认为很多情况下Crossover单支架植入效果可能更好;既往很多认为一定要植入支架的患者,很多情况下可被无植入的治疗方式替代,例如使用药物球囊。
 
    还有现在的生物可吸收支架等新技术,发展可能仍需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精准治疗不断被提及的今天,冠心病介入领域有哪些新技术或方法可帮助临床更精准治疗?

    王建安教授:冠心病的精准治疗最重要的是判断病变是否应行介入治疗。既往使用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对冠状动脉功能进行判断,通过压力导丝直接测血管或病变的血流情况,同时也可评估心脏总体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或测它的微循环阻力系数(IMR)等。
 
    现在逐渐通过无创方法或通过介入过程中的造影图像直接读取血管的血流情况,例如基于造影影像的Angio-FFR或基于冠状动脉CTA图像的CT-FFR。FFR最初计算非常复杂,但现在由于人工智能的引入运算过程逐渐简化,即通过分析冠状动脉CTA图像就能判断血管血流量或某一病变的血流量,或在造影过程中判断,因此,很多情况下无需再用有创FFR。关于判断病变是否应行介入治疗,还在不断深化认识,对FFR和相关数字的意义以及临界值(cut off)的判断,以及分支病变中FFR的价值,要不要干预的价值等均在不断积累循证医学证据。
 
    您从临床专家的角度,对FFR项目未来的发展方向,新技术的迭代更新和研发方向有哪些期许?

    王建安教授:FFR不仅仅是其本身的意义,某种意义上而言,FFR代表血管的功能情况和血流量是否充足,从这一点而言,相关技术均会在未来的工作中凸显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还需要逐步简化。希望无创方法更精准,而且对节段性的病变,串联性的病变等,均能做出非常精准的判断,这对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介入影像技术的提升,即现在血管内超声(IVUS)或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的分辨率越来越高,而且它们在介入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精准释放,IVUS、OCT也会有它的地位。我们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对比FFR和IVUS在指导介入治疗中的价值,现已完成随访,期待结果的发布。
 
    目前FFR的测量和分析也在逐步进入广大基层医院,您对于基层医院刚刚开展FFR指导下的血运重建这一技术,有哪些经验分享和叮嘱?

    王建安教授:介入技术在基层推广过程中,要避免过多干预,特别是过多的支架或球囊的使用。首先要重视对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概念的完整理解,具有客观的尊重医学规律的心态;然后,充分掌握一些方法学,包括FFR的原理,怎样正确做FFR或CT-FFR的意义是什么等,这些知识的积累和训练必不可少。总之,对FFR的学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问题的正确认识,即理论武装;二是对具体技术的了解,以及熟练程度的培训。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相信,随着介入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心血管医生会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和规律去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
 
    我们知道脉流科技在智能诊疗领域进行了自己的探索和尝试,比如这次发布会的主题“心脑同治”的概念,打破了心血管和脑血管的界限,对这方面您的看法如何?

    王建安教授:近几年来,国内一些公司推出了一批可对冠状动脉功能和影像作出科学判断的产品,包括脉流公司在内均做出了积极探索,并推出了非常好的相关产品。血管有很多共性,包括心血管、脑血管、肾动脉和周围血管等有其共性,但同时也有差异。因此,使用一种方案去解决所有问题不太可能,但可就其存在的相似问题在某一个基本方案的基础上,对不同血管床进行调整,改变策略,有机组合,这对于整个血管系统非常重要。
 
    将心脑血管疾病在同一平台下分析和运算,可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我对脉流公司以及其他相关在该领域的平台充满信心,因为我从参与的研发以及很多临床试验中,看到了对患者的指导价值。
 
    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您也走在全国前列,最近结构性心脏病领域有哪些新进展和临床新突破,您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王建安教授:目前,结构性心脏病方面最大的进步在于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另外,还包括左心耳封堵,心房颤动的卒中预防,特别是在心脏瓣膜领域,现在全面的解决方案正在逐步形成,最突出的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TAVR技术在国内逐步趋于成熟,虽然我们国家总体开展比较迟,但目前正在快速赶超。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率先开展国内首例TAVR,随后全国的一些中心异军突起,大家共同努力,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诞生了一系列中国产品,打下中国人的烙印,推动中国方案的解决。例如对于我国的二尖瓣病变患者,临床实践中患者二尖瓣钙化更重,畸形更厉害,瓣膜常常打不开,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团队提出了很多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当然,一些相关衍生的器械,例如怎样打开钙化的瓣膜,可以使用不同的球囊,这些研究均在不断进行中,相信未来会有较好的解决方案。
 
    在瓣膜修补方面有两大技术,包括经过股静脉的缘对缘修复技术,我们国家逐步趋于成熟,特别是二尖瓣,三尖瓣已在逐步开展中。当然,缘对缘技术也包括近心尖的缘对缘技术,我们国家也研制出不少器械,正在逐步向世界最好的水平靠拢。同时,使用导管的植入性器械也在蓬勃开展,包括二尖瓣和三尖瓣植入器械,成熟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9月23~26日,第十五届钱江国际心血管病会议将在杭州召开,大会始终坚持核心价值观质量(Quality)、创新(Innovation)、合作(Collaboration)、培育(Cultivation) “常思业之精,心怀国之大者”的理念。今年从会议形式、会议主题等,和往年相比会有什么创新和不同?

    王建安教授:我谨代表钱江国际心血管会议的组委会,欢迎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专家莅临美丽杭州参加QICC或在线上参会。去年QICC以线上为主,今年QICC较以往不同的是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会议。QICC将继续扩大与国际最好的心脏领域以及介入领域的相关协会进行充分合作,在整个日程设计方面,将把世界上最新的特别是有关介入的最新进展和QICC充分有机结合。同时,QICC兼顾基层需要,兼顾基层指南的培训,甚至将一些问题列出来请基层医生参与讨论和主持,以推动相关心血管知识的更新。总之,QICC将继续秉承Quality、Innovation、Collaboration、Cultivation四大原则全面推动大会的圆满召开,相信这一届QICC将比以往任何一届办得更好。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国际循环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需登陆

点击排行 Top Hits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2008-2021 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