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资讯内容 Content

[GWICC2007]介入治疗的目的就是彻底解决病变,消除隐患——杨跃进教授访谈录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辑:国际循环网 时间:2007/10/25 17:00:00    加入收藏
 关键字:杨跃进 介入 


 《国际循环》:您认为目前对高危的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应尽量接受心脏介入治疗还是选择用药?

杨跃进教授:高危的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早期药物控制不理想,应尽快行介入治疗,以保证生命安全。否则反复发作,心肌缺血范围逐渐增加,导致心脏功能持续下降,继发休克,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期,死亡率很高。但对于中低危患者,稳定后是否选择介入治疗,首先应该做造影以明确病变是否存在和血管狭窄程度,因为这些患者中大约90%血管都有病变,约5%狭窄很小,其余5%可能没有病变。而有病变的患者约50%以上存在多支病变或严重狭窄,尤其是年轻人,由于社会压力大、生活习惯不良、用药不规律等各种原因,均可导致大面积心梗或猝死。且目前二级预防效果并不肯定,因此,根据造影后血管具体情况选择介入治疗很重要。造影下如果发现狭窄很严重,如存在多支病变或单支病变严重狭窄,放入支架即可;如果问题不严重建议药物治疗。但需要强调的是,这类患者一定要选择介入治疗的最佳时机,所谓最佳时机就是将介入治疗的风险降至最低,即斑块稳定后再行介入治疗,否则破裂的血管内壁中存在软斑块,这时植入支架将会引起血管栓塞,发生严重并发症。根据病变远端血栓栓塞、无再流等情况,一般选择在造影2周后进行介入手术。另外,介入治疗根据病变情况进行二次选择:风险小可做支架,风险大可行搭桥手术。介入治疗的目的就是彻底解决病变,消除隐患。

《国际循环》:请您谈谈关于分叉病变中选择单支架与双支架的问题。

杨跃进教授:在没有并发症的前提下,单支架和双支架的效果相当,但是就发生血栓风险而言,双支架比单支架几率更高一些。在手术中,我们应当根据患者分叉病变的血管直径大小与重要性进行具体分析,如果边支血管很重要,主支放入单支架时边支血管严重受挤压,钢丝无法通过,这将影响患者生命(这种情况约占5%),这时应当考虑植入双支架,首先保证患者术中安全性,其次是患者的远期安全性。目前单支架和双支架的选择仍在争论中,其原因就是单支架固然较好,但是一旦遇到分叉闭塞引起心肌梗死却会束手无策,于是双支架便应运而生,但是它的植入技术难度相对较大,且它产生晚期血栓的风险相对较高,因此医生应以患者术中和术后的安全为原则,根据个人的经验来判断和选择支架类型。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国际循环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需登陆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2008-2021 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